Breakthrough, Legacy, Response: Refocusing on Hudson Taylor
突破 , 傳承 , 回饋 -- 顧往瞻來聚焦戴德生

VIEW IN ENGLISH | 中文

這些算什麼呢?

羅素清
半克朗傳媒首席執行官

四卷福音書裡都有記載耶穌喂飽五千人的事。那餅那魚縱是再大,在那又餓又乏的人海面前,仍是微不足道的。約翰福音六章9節中,安得烈問耶穌:「這些[餅和魚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希臘語ταῦτα τί ἐστιν,直譯作「這些」 「什麼」「算」)?」半克朗傳媒(Half Crown Media)受命擔起《戴德生傳》影片的製作重任。每當看著連我在內的這支團隊,我也常有同樣的疑惑: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這些算什麼呢?」
戴德生也曾有感「喂飽眾人」的神跡,提筆寫道:

門徒的五餅二魚,獻上給主,蒙他祝福了,就足以供應眾人所需。這餅這魚於分發之際就得了加增,及至眾人都吃飽了,還餘剩十二籃的零碎。

思想戴氏上述感悟時,我便想起2022年8月,由加拿大華福(CCCOWE Canada)、加拿大海外基督使團(OMF Canada)和半克朗傳媒聯合舉辦的宣教大會。大會分為中英文兩個板塊,主題互為關聯。中文板塊的主題為《突破、傳承、回饋——顧往瞻來聚焦戴德生》,其中三個關鍵字分別反映了戴氏的工作從始至今的三個歷史及影響階段:將福音帶給十九世紀的中國,是謂「突破」;將大使命交棒中國本土教會,是謂「傳承」;我們效法戴氏及一眾先輩投身宣教,是謂 「回饋」,亦即回應。而主題名為《重返前沿——廿一世紀宣教前線再發現》(Back to the Frontier: Rediscovering the Frontlines of Missions in the 21st Century)的大會英文板塊,則旨在進深探討我們今日的回應。正如戴氏曾將福音帶至昔日被遺忘的宣教前線——中國內地,今時的我們也應探尋新的前線。

戴氏事工的三個歷史階段也相應體現在「喂飽五千人」的故事中。啟始性的突破源自一個簡單的動作,即獻上我們所有的,邁出信心的一小步。

突破

我們所有的若是不多又牽繫生存,那便很難割捨。儘管頭腦明知神能行奇事,心卻常被不安全感、疑慮和不信攔阻。加之若以為憑我們這點帶不來任何改變——「這些算什麼呢」,要獻出來就更加不易了。然而我們的生命和資源好似那五餅二魚,一旦交在神的手中,就必被大大使用。

戴德生深知這一點。他本著個人經歷見證道:「許多基督徒依據手中資源多寡來評估事情的難易,於是便少有嘗試且多有失敗。凡神的勇士,原本都是些軟弱的人,卻因信靠神能力的同在,就為神成就了大事。」如果我們甘願邁出信心的一小步,相信「神的作為必不缺乏神的供應」,就必要見證突破,看神於那不可能的事上行了奇事。

戴德生講過,神的作為通常要歷經三個階段,「從不可能,到困難重重,最後大功告成」。說起《戴德生傳》影片專案,如今正處於「困難重重」的階段。我們已見證神使不可能成為了可能;不然,又當如何解釋那筆百萬美元的意外捐款?這筆資助了專案初始發展階段的捐款僅由一對夫婦捐出。它不僅為整個專案提供了種子資金,也使我們得以聘請到一位資優編劇,為影片創作了精彩有感染力的劇本。將我們帶入眼下階段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信心之舉,即在禱告中發起了該影片專案,而剩下的就是見證神持續的供應和指引。

傳承至中國信徒同工一 席勝魔創辦的天招局同工合影

傳承

群眾飽足以後,十二門徒聽命去收集吃剩的零碎。結果剩餅裝滿了十二個籃子,正應了門徒的數目,他們就思量起适才的經歷。倫敦靈糧堂教會(Bread Church)的漢娜弗林特(Hannah Flint)說得好:「這個神跡的關鍵,或許不在於傳達‘神有供應’的道理,而是向我們展現信靠、跟從神以後會發生什麼……我覺得它是要我們站在門徒的位置上,試著體會門徒當時的感受。他們一籃一籃接一籃地分發食物,直至完全供應了眾人的需要,同時卻也是在分發神跡,分發著『人人皆有份』、『新時代已至』和『神在行新事』的象徵……這便是神的國了。」

沒有什麼比親歷神的作為更能轉化人。我們各人都曾以特別的方式經歷過神:或是某次主內肢體的雪中送炭,或是某首聖誕頌歌的深觸我心,或是某位親友近期歸主後的煥然一新。這些都是神之作為並教會的傳承。具體到中國教會,我們好多的傳承都可以追溯到戴德生和與他並肩服事過的老一輩內地會宣教士。因著他們,許多中國人經歷了神,中國本土教會也隨之誕生;而因著早期信徒的成聖生活和分享見證,新生代信徒又得以與神相遇。如此循環往復,便有了纍世的傳承,直至今日。《戴德生傳》影片專案,不過是神作為之傳承的又一環節。

劍橋七傑,攝於1885年抵華後。劍橋七傑獻身,在英美造成轟動,因為是自美來英佈道的慕迪與戴德生,共同促成的。

回饋

放下喂飽五千人的事蹟,讓我們快進到耶穌死而復活以後。在跟從基督的過程中,門徒已經多方經歷了神;但此刻他們又蒙召擔當一個更大的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廿八19-20)。他們已先期在生命裡經歷了神的作為,是時候做出回應了。

有人說,教會距離消亡從來僅有一代人之遙。這話在字面上大概是站不住腳的,尤其是考慮到神對教會有特別的保守;但這話也並非全無道理。我們切不可坐著等閒(即不理會大使命)又「等賢」(即等待我們以為更屬靈、更具才幹的人出現)。神呼召了我們這些信徒中的每一個,命各人對親歷過的他的作為做出回應。我們務當把自身經歷分享給他人,積極主動地把神大作為的傳承延續下去。

詩篇一四五篇4節說:「這代要對那代頌贊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戴德生傳》影片專案背後有個異象,就是促成一場以敘事為載體的宣教門訓運動。藉著大銀幕上戴德生和馬利亞的故事,我們祈望向各世代及年齡層的人分享經這對夫婦人生所展現出的神的信實。然而僅靠這類宏大的銀幕敘事,尚不足以延續傳承神的作為。要將這部影片的影響最大化,非得有全球的教會及基督教機構同心協力,把主內各人對於神作為的獨特體驗分享給世界。

我一想到前面那未竟的事業——不單是《戴德生傳》影片專案,更是普世宣教的使命——就深覺神呼召我們所擔任務的龐大及沉重。然而戴德生提醒我們:「按神的方法成就神的作為,斷不會缺少神的供應。資金缺口必不致攔阻大有智慧之神的旨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回應神的呼召。相信我們所獻上的,無論大小多少,不管是我們的錢財、見證、服事,都能被神用以成就大事。我們誠邀你來共同見證何為「按神的方法成就神的作為」。你願意同我們一道,把服事的精神傳給下一代,將神的作為持續傳承下去嗎?

內地會宣教士富能仁說:「會眾唱詩,沒有比得過傈僳人的。」因為他們滿心歡喜的相信詩歌的真理,唱出活生生的火熱歌聲。
Facebook
Twit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