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旨意的展开:ADRIEL TAN 的信心之旅

从奇迹到兵役再到奇迹

本文是一个以Z世代及千禧一代年轻人为访谈对象的系列企划的一部分。这些受访者同戴德生一样,委身跟从耶稣,并且顺服祂的引领。《戴德生传》电影项目正旨在推动这股时代潮流。

10岁那年的某天,正坐在校车里的Adriel Tan清楚地感受到神会使用他。他知道自己听见了神的声音。接下来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故事充分证明,神不会在乎一个人的年龄,而是会与愿意跟从祂的人共同书写历史。如今,现年二十几岁的Adriel正在服兵役。在这篇访谈里,他与大家分享了一段近乎奇妙却又万般真实的信心之旅。

Adriel Tan on the beach

半克朗传媒(以下简称“半克朗”):Adriel,请问你第一次与神相遇是什么时候?

 

Adriel Tan:我在新加坡的一个基督徒家庭长大。我记得第一次遇见神大约是在我九岁的时候。在那之前一年,我和家人参加了一场由教会组织的退修营。在献身呼召(altar call)的环节,我看见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大人们都哭了。在新加坡的文化背景中,这样的一幕并不寻常。我能够感受到一股真情涌动在当时的会场中。这令我产生了好奇。

 

几个月后,教会里又有一次献身呼召。这次哭的是我——我完全淹没在神的爱中。我哭得忘记了时间,以至于当我抬起头来,才发现整个儿童聚会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妈妈在那里等着我。

Adriel Tan as a teenager
Adriel Tan as a teenager

半克朗:后来呢?

 

Adriel:后来我转学了。在我15岁的时候,我的朋友Jonathan向我提起圣经中的使徒行传,觉得自己的基督徒朋友圈子与使徒行传里描述的基督徒群体相去甚远。于是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新的基督徒小组。说实话,我只是因为和他是朋友才加入那个小组的(笑)。我们放学后会在一间教室里聚会,而小组成员们则是来自几间不同的教会。这是我前所未有过的经历。

 

在我16岁左右的时候,这个小组逐渐壮大起来。我们希望邀请更多人加入,但又听说有高年级学生因为在非教会背景的学校举行宗教聚会而遭到训斥。所以我们意识到,以后不能再在教室里聚会了。

 

半克朗:你们是如何面对这一挑战的?

 

Adriel:我们确信想要组织一场敬拜之夜的活动,但又不能在教室里举行。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找到两个备选场所。一处是我们此前没有去过的一间天主教堂,另一间教会则要求我们支付100新元的场地使用费——这对还只是青少年的我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我们决定在午休时投票表决。

 

正当我们要投票的时候,一封电子邮件不期而至。发件人是第二间教会的一位长老。他在邮件中表示要替我们支付场地使用费,同时还愿意为我们提供茶点、讲员和其他所需。原来他们几年来一直在祷告,希望能有办法接触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主任牧师是我们的校友,所以素来对我们学校很有负担,只是碍于法规限制,并不能主动、直接地向学生传福音。但既然我们是自己找上门来地,他们就可放心为我们敞开大门、提供方便。

 

半克朗:这时机听起来确实很像是神的安排。我偶尔会想,神在做这些事时一定是面带微笑,仿佛在问我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还是回到你的故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Adriel:17岁那年,我感受到神要我再组织一场敬拜之夜活动,好叫人能在其中寻见祂。而且这次我得到感动,要正式、公开地把消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最后,我们学校高中部和初中部有不少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效果可以说是非同凡响。

 

就连一些年逾六旬、年轻时曾经历过灵恩复兴的老人也到场并受到祝福。那次敬拜之夜过后,祷告小组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不光在我们学校,也在其他学校,而且全都是由学生们自发建立、维持的。到了后来,每周的每一天都会有至少一场小组聚会!

 

半克朗:那想必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吧?

 

Adriel:是的。这也是我无法逃避神的原因。这段经历让我在信仰上更加坚定。

 

半克朗:高中毕业后的生活还是那样吗?讲讲你毕业后的事吧?

 

Adriel:神的恩手一刻都没停歇。祂的安排也难以测度。整个高中期间,我因为忙于祷告小组的事,根本无暇其他,结果导致我的个人履历乏善可陈。于是在申请奖助学金时,我只能“广撒网”,把能申请的项目全部申请了一遍,哪知竟成了国家奖学金的得主。耐人寻味的是,我在高中什么奖也没拿,国家却给了我一份奖学金!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神迹。于是我一鼓作气,向一大堆高校寄去了申请。

 

最终,我被一所心仪的美国大学录取,并且从那里获得了学士学位。要知道,此前的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够出国留学。

 

半克朗:就灵命成长而言,你在大学里的经历跟高中时的一样吗?

 

Adriel:不,不一样。我在大学里的经历更多地是在回答我愿意与神同行到哪个地步的问题。当然,过程中也不乏由神精心安排的惊喜和困惑。

 

本科第一年时,我在不经意中选了一门课,却不知道这门课是由全校唯一一位在新加坡有实验室的教授所教授的!得益于此,我才能在冠病大流行期间留在新加坡做研究,进而使我后来得以继续攻读硕士课程。

 

这当然是后见之明。然而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困难却可谓重重。但帮助我渡过了那重重难关的,正是神的应许:“我必与你同在,无论你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我总不离弃你,直到我实现了对你所说的话。”(创廿八15)。

 

半克朗:事后去看神的作为,通常比身处事件中时看得更透彻。在聊你现在的生活之前,让我们来谈谈你本科毕业后的经历吧。你后来去了哪里?

 

Adriel:我去了瑞士继续深造,结识了新朋友,并以全新的方式经历了神。

 

半克朗:眼下你正在新加坡服兵役。从异国重回新加坡,从自由自在转入众多规束,想必并不容易吧?

 

Adriel:嗯!没错。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一开始我真的很不适应。这不单是身体上的挑战,也是信心上的挑战。我和神争论了多次,还企图和祂讨价还价(笑)。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信靠神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部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得由上级决定,并不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很庆幸自己加入了一个我曾在祷告中向往的部门,并与一群优秀的指挥官共事。这实在是一种幸运,而我并不以之为理所当然。

 

半克朗:你的故事实在是有力的见证,虽然我们只窥见了其中的一部分。我相信一定还有许多我们无法在此一一数算神在你生命中大能的恩典。其他人的故事对你的影响大吗?

 

Adriel:那是当然!我深信见证的力量。见证可以让旁人真切见到神如何实实在在地积极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也深信电影是展示信心见证的绝佳方式。有好几部电影和戏剧曾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过我莫大的影响和鼓励。小时候,我常希望自己能变得像刚看过的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我本人也喜欢参与戏剧表演,一向如此。

 

半克朗:现在呢?电影还在影响着你的生活吗?

 

Adriel:绝对的。我认为《戴德生传》电影项目意义非凡。将戴德生的故事搬上银幕会让我更容易与他人谈起他的见证。

 

半克朗:听说你喜欢摄影,是吗?

 

Adriel:的确,我向来钟情于视觉艺术。拍摄风景和城市是我的一大爱好。最近我又开始接触影片拍摄。它是戏剧的动作性及故事性与摄影的美学掌控性的美妙结合。即使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也十分期待《戴德生传》的上映。

 

半克朗:你讲的很诗意、很美。你有没有从摄影中学到一些与神相处的道理?

 

Adriel:是的。我们各人的人生故事就像一组放映机镜头,展映着神是谁。无论我们多么肮脏或有多大裂痕,只要祂的光源足够明亮,就能透过我们照进世界。

Adriel,非常感谢你的分享。这对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跟从那位不随我们人生境遇改变而改变的神。我们祈望你能继续向祂而行,并有更多关于祂大爱的见证。

戴德生曾说:“祂的爱不会改变;祂昨天、今天直至永远都始终如一。祂应许我们:‘我绝不撇下你,绝不辜负你,也绝不丢弃你’;又恳切地劝勉、吩咐我们:‘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

您若有意,可以通过代祷、代言或捐款等方式参与《戴德生传》电影项目,使之成为现实。藉着共同的努力,我们必能与全世界分享戴德生那鼓舞人心的故事。是的,我很感兴趣!请告诉我更多。

照片由 Adriel Tan 提供。 

在脸书上分享
在 X 上分享
在领英上分享